厦信软[2011]153号-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2012-01-06 10:25:29        浏览次数:1874

厦信软〔2011〕153号

厦门市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厦府〔2011〕413号),现予印发。

  请各单位根据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做好评估工作,确保我市“十二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项规划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附件:《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目 录

  一、“十一五”发展情况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与发展特点

  (二)“十一五”主要做法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十二五”重点任务

  (一)嵌入式软件产业

  (二)数字内容软件产业

  (三)应用软件产业

  (四)云计算技术和云计算服务产业

  (五)集成电路设计

  (六)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七)三网融合及信息传输产业

  (八)人才培训产业

  (九)深化两岸交流与合作

  五、重点项目

  (一)软件园三期

  (二)公共支撑平台

  (三)动漫技术创新平台

  (四)国家动漫基地

  (五)物联网产业0

  (六)云计算

  (七)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互联网

  (八)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行业管理机制体制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出台相关法规、制度,完善行业发展环境

  (四)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力资源支持

  (五)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六)发展行业中介组织,健全行业市场体系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厦门市着力培育发展的支柱产业。抓住厦门市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于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厦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国家、省、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厦门软件信息服务业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情况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与发展特点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信息技术服务”四个重点领域以及“对台合作”和“服务外包”两个方向,厦门市逐步形成了一批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数字内容、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与人才培训等骨干企业。2005-2010年产值(不包括信息传输业)分别达到45.5亿元、81亿元、110亿元、143亿元、184.6亿元、259.46亿元,分别增长78.0%、34.6%、31.8%、29.1%、40.5%,年均增速超过43%。

  主要发展特点如下:

  一、产值规模迅速增大,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软件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43%。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24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47家,超亿元企业达到30家。厦门软件企业开始步入“国家队”行列。到201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4家、上市软件公司4家。

  二、软件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软件产业重要集聚地。厦门软件园自2005年规划建设起,截至2010年底,入园企业超过400家,人数达到3.78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45.87亿元,占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三、产业特色更为突出。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信息技术服务四个特色产业开始形成。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中国动漫集团公司等央企和戴尔服务中国总部落户厦门,厦门国际动漫节连续举办三届。厦门在我国软件产业空间布局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四、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十一五”期间,来厦投资台资软件企业不断增加,累计达到81家。厦台两地的交流更加密切、渠道更加畅通。我市与资策会、工研院、中华软协、电电公会等台湾信息服务业有关机构交流频繁,互动良好。

  五、产业支撑环境不断完善。出台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厦门市动漫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0-2015年)》等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设数字媒体、软件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等公共技术平台,支持软件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十一五”主要做法

  一、千方百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抓好软件园二期建设,使之成为产业招商的重要载体;紧盯大企业、大项目,完成对中移动、中电信和中国数码港等央企的招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招商,坚持市区联动,提升产业招商力量。

  二、强化企业服务工作。积极争取省市两级政府和工信部、省信息化局等部门的支持,实行企业分类管理与服务,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组织举办人才招聘会,不断完善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切实加强行业管理,落实各项产业政策。“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各项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不断加强产业统计分析,适时调整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着力培养大型骨干企业,使之成为产业龙头和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应用的层次逐步深化,信息技术发展和更新进一步加快,以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概念不断涌出,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在这过程中,软件技术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智能化、平台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软件行业正处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阶段。这既给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是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软件产业将成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厦门市也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国家、省、市都出台了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这将为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

  二、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跨越国界和地区界限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入新的结构调整。这为厦门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国际资本、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扩大市场规模提供了机遇。

  三、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许多重要产品进入更新换代的时期,带来了产业赶超的机遇。目前我国在3G、数字电视和下一代网络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已经接近国际主流水平。今后20年光通信、广泛互联、普遍计算、传感器、信息网格五项突破性创新技术对信息技术市场将产生广泛影响,并将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

  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已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厦漳泉同城化进程不断加快,厦门市海峡两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厦金直达海底光缆项目的启动都将为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二)面临的挑战

  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人才总量不足,高级人才匮乏。软件产业高投入、高回报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持续不断的营销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而目前厦门软件企业普遍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在软件产业链上优秀产品的原始创新力不足。软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源在于人才问题,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化的市场人才,使得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开拓能力不强。

  二、厦门市工业经济以外向型加工业为主,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持续存在,导致软件市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动力不足。

  三、产业促进和服务体系不完整,力度不够。缺乏资金、税收政策之外的扶持手段。在市场推广、企业家培养、投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四、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骨干企业、龙头产品和领军人物与先进城市比,差距尚大。自主创新的优秀软件产品不足,应用落后于需求。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厦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特区扩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漳泉同城化建设为契机,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主线,着力培育软件企业“国家队”,着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着力推进软件园三期建设,着力推进厦台产业交流与合作,着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成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使厦门市成为海峡两岸信息服务业交流合作基地和区域信息服务中心。

  (二)基本原则

  一、产业与信息化协同发展原则。不断强化厦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对“数字厦门”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形成产业与信息化建设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

  二、产品与服务协同发展原则。在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同时,鼓励软件企业从传统的产品销售向提供信息服务的经营模式转变,更好地为厦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及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

  三、软件与硬件协同发展原则。突出发展嵌入式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掌握硬件产品的技术核心,加快软件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与融合,促进厦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及传统产业的产品升级与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国内与国外市场协同发展原则。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加大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的产业比重,加快厦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融入国际市场。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两年年均增幅40%左右,2012年销售过500亿元;2013到2015,年均增长26%,期末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成为厦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企业超过1000家,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品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软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成为“中国软件名城”。

  四、“十二五”重点任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厦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软件产业现状,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重点跨越为抓手,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新的应用空间,力争“十二五”期间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新的重大突破。未来发展重点是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软件、应用软件、云计算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和信息技术服务与人才培训。

  (一)嵌入式软件产业

  “十二五”期间,加快电子信息、机械、小区智能化、智能家居等领域中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争取成为嵌入式软件重要研发基地。

  在通讯设备、手机终端、家用电器、小区智能化产品、过程控制产品、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制造、仪器仪表和健身器械等行业中,建设嵌入式软件研发平台和技术中心,提升产品的功能、质量以及附加值,并争取形成若干重要行业嵌入式软件产品投放市场。

  (二)数字内容软件产业

  “十二五”期末,厦门市数字内容产业形成从创作、制作、出品销售以及广告营销完整的产业链,告别小作坊生产方式,使主业和增值服务业得到突破性发展。以动画与虚拟化技术、仿真技术为依托,建立企业与影视产业联盟,建设南方影视虚拟仿真中心,为影视特效制作提供服务,并为厦门市地方特色文化和创意产业提供数字技术支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国家手机动漫基地和中国动漫集团厦门基地等,为网上旅游和旅游业销售、产品包装提供增值服务。

  着重发展以下数字内容产品:

  ——动画与特技。包括影视动画、演示动画、广告动画、网络动画、游戏开场动画、教育动画等;

  ——游戏。包括在线网络游戏、非在线和移动终端游戏(手机游戏)等;

  ——电子学习和网络视音频产品。主要包括在线、非在线和移动终端学习以及地方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等;

  ——电子出版和数字典藏。包括数字图书、数字博物馆、数字影像资料等。

  (三)应用软件产业

  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业的行业软件、中间件和专业软件,在公安、卫星导航应用、GIS、电力、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物流、智能电网等领域中形成有特色的产品化应用软件,促进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新型业态的应用开发和信息服务。

  在“十二五”期间,培植十家以上应用软件骨干企业和具有厦门特色的品牌行业软件产品。

  (四)云计算技术和云计算服务产业

  实施云计算试点示范工程。推动建立公共服务云计算中心,整合公共资源,创新电子政务的体制和机制,降低成本,为民众与社会提供公正、透明的政府服务。

  推动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率先应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覆盖市民的各类云计算服务。

  推动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石化等工业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改造,建设服务产业链产品研发、仿真分析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发展要求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信息资源服务。

  推动电信、移动、联通等信息服务企业向云计算服务产业转型。

  推动有条件的骨干企业组建行业云计算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云服务(如公安、网络安全、智能家居、金融、消防、港口物流等行业)。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积极参与云计算核心技术、标准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组建云技术研发中心。

  到“十二五”期末,在厦门市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云计算服务产业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集成电路设计

  以本地消费电子、通信产业配套的集成电路设计为重点,大力发展平板显示、手机、电视机、小家电等领域的芯片设计。如8-32位MCU、光纤通讯芯片、AD/DA转换器、专用定时器、图像处理芯片、LED控制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传感器专用芯片等,及兼有嵌入式功能的专用芯片,发展带有创意和地方特色的专用IC设计产业,鼓励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分离或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争取北斗应用项目,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等应用芯片。

  积极与台湾产业对接,吸引台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来厦投资,积极引导他们把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业务放到厦门,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具有特色的IC设计产业链。

  (六)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1、服务外包。鼓励离岸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在岸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扩大在岸外包市场,培育骨干企业。具体有:

  ——业务流程外包。运用厦门市对台区位和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优势,大力发展对台业务流程外包,重点发展呼叫中心、数据处理、财务结算、网络营销、企业管理、数据中心远程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外包业务。

  ——信息技术外包。大力发展“境外接单、厦门服务”的模式,重点发展国际金融、航运物流及工业制造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维外包业务,拓展对东亚地区信息技术外包业务。

  ——在岸外包。鼓励扶持在岸外包,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带头外包信息技术和呼叫中心业务,推动国企外包非主营业务,开拓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培育从事在岸服务外包的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重要载体。

  2、互联网服务。继续保持厦门市在互联网接入服务(ISP)、互联网内容服务(ICP)和互联网应用服务(ASP)等业务的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重点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与内容服务,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在政府管理、城市建设、企业运营和百姓生活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视频监控、手机电视、手机动漫、移动商务等业务。利用厦门市在卫星应用的产业基础,做大卫星导航应用和信息服务行业的规模。

  3、电子商务。继续推进电子口岸、易通卡、GPS卫星定位、公共交通信息平台等推广应用;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电子商务及其配套产业,改造传统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推广B2C、B2B新型商业业态,进一步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七)三网融合及信息传输产业

  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努力整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资源,建设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支持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软硬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数字电视应用等业务的发展,形成新的网络产业格局。

  加速厦门市城市高速光纤网的建设,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理顺关系,形成全市统一的高速光纤骨干网,并实施高速光纤入社区、入企业和入户的示范工程。

  加速厦门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广播电视播控中心的建设,普及高清电视及互动资讯业务。

  推动厦门市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要在提高3G网络覆盖率的同时,积极加快4G的网络建设与业务应用。

  大力发展信息传输业。保持传统语音业务的稳定增长,加快发展彩信(短信)、可视电话、移动视频、实时视频传输业务,发展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挖掘等增值服务。

  在“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八)人才培训产业

  1、做好人才培训。一是用好厦门高校资源,引导调整课程设计,与重点产业合作进行学历教育,办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实训基地;二是办好“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国际人才培训基地”,争创“国家软件人才实训基地”;三是发展社会培训机构、鼓励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专业人才培训业务。四是鼓励企业在职员工参加IT资格认证。推动软件学院与IT职业培训机构与思科、甲骨文、微软等国际知名IT公司合作,开展认证培训。

  2、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一是切实落实厦门市“双百计划”、厦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鼓励发展人才中介机构。

  3、鼓励引进IT培训机构和企业从事IT培训。一是重视对台湾IT培训机构的引进和合作,培训产业技术人才;二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培训机构开展IT培训业务,引导社会力量投资IT培训;三是在软件园等产业集中区,集中建设培训基地,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九)深化两岸交流与合作

  1、利用厦门市环境优越、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教育发达、软件开发成本低的优势,加大对台湾软件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台湾软件企业来厦兴业。“十二五”期间,每年争取两家以上中大型台资软件企业落户厦门。

  2、开展两岸IT人才培训合作,鼓励并支持厦门市IT人才教育和培训机构同台湾相关机构合作、合资创办IT人才培训企业,开发两岸人才市场。

  3、鼓励两岸合作开展服务外包,充分利用台湾国际商务渠道和经验,开展台湾接单,厦门研发,联合对外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4、加强厦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交流及合作,引进台湾先进的应用及管理经验,使厦门成为台资软件企业拓展大陆市场的登陆点,带动厦门软件业的发展。

  五、重点项目

  以建立健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新体系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重点实施以下工程:

  (一)软件园三期

  ――加快软件园三期建设。形成海西新的软件基地,壮大产业规模,争创“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步伐并完善政策环境,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强与国际IT跨国企业合作,建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新服务中心。为引进和培育大中型软件和信息服务骨干企业创造环境。

  ――规划建设云计算服务产业基地,引进国内外知名IT企业来厦设立云计算研发和服务中心。

  ――依托软件园三期,规划建设国家影视虚拟制作产业基地和行业软件工程中心,促进产业聚集,推进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 规划建设两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交流合作基地,引进台资软件企业,建设面向台湾和大陆台资企业的云计算服务中心,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政策支持,建设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

  (二)公共支撑平台

  ――实用人才培训平台:鼓励软件职业学院与企业联合建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用人才培训平台,加强与国内外著名IT企业的广泛合作,开展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师资培训、国际认证培训及考试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训,形成海西IT人才培训产业基地。

  ――嵌入式软件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支持中心,加大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的研究,搭建嵌入式系统共性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构件资源库、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资源库等,完善嵌入式软件技术协同开发环境。在手机、家用电器、音视频设备、智能家居、机械制造、系统集成、楼宇自控以及汽车、电力电器、无线识别产品(RFID)等领域建设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

  (三)动漫技术创新平台

  建设动漫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和动漫开发平台,建立动漫知识库、动漫动作库、动漫音效库、程序编码范例库、开放源码国产游戏引擎库、专业人才库等信息资源库,搭建设计制作、渲染测试、宣传发布、业务协作、产品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网络游戏通用引擎研究,将现代数字传媒、数字娱乐和传统民族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网络、广播通信一体化游戏及数字动漫产品,夯实数字内容产业基础。

  (四)国家动漫基地

  加快推进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中国动漫集团厦门中娱文化股份公司的动画制作基地建设,争取中国联通将动漫基地设在厦门,使厦门成为海西重要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为动漫企业延伸产业链创造条件。

  建成厦门市以手机为载体的动漫制作、营销产业链,并努力促成两岸电信行业在手机动漫、IPTV等领域跨平台合作。

  (五)物联网产业

  推动物联网相关支撑产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物联网工程中心和研发联盟,加大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智能通信与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研究RFID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推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以及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节能、教育、医疗、商务、旅游、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推动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

  (六)云计算

  ——推动政务、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云计算应用,创新信息化发展新模式。。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建设中小型企业云计算服务平台。

  ——推动行业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建成3-5个在全国同行业有重要影响和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云计算服务中心。

  ——参与国家乃至世界云计算技术和标准以及产品的研发,初步建成海西重要的云计算应用和产业化基地。

  (七)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互联网

  ――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厦门“无线城市”建设,积极研究推广应用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管理软件、网络优化软件,增值服务应用平台软件,以及基站、直放站、手机、测试设备等嵌入式软件。加快通讯服务业技术和业务的升级换代。

  ——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IPv6协议的传输、交换、路由、网关等设备中的嵌入式软件,以及网络管理、安全监控、网络计费、网络服务等软件,培育新兴互联网软件产业。

  (八)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

  ――整合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和能力、企业核心技术应用开发资源,以及设计制造能力,充分利用卫星应用产业现有基础,进一步带动国家北斗卫星产业化项目、工程中心和研究机构落户厦门,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

  ――建立卫星导航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遥感影像、电子地图等空间数据资源的快速综合公共服务,解决产业链上游卫星遥感数据资源综合服务问题,并为个人位置服务(LBS)、卫星导航应用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建立卫星导航产业联盟,建立联盟技术创新体系,掌握和发展卫星导航产业的关键技术核心,形成集技术、产品、装置、生产线、工艺、标准等一体的产业化服务链,促进我市卫星导航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行业管理机制体制

  1、建立政府部门之间、市区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着力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强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行业引导。

  2、落实优惠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双软”认定,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认定的企业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鼓励自主创新。引导企业拓展“两化融合”、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市场,积极参与国家“核高基”等重大攻关项目;创新商业模式,继续大力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领先优势转化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优势。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在落实好动漫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市(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3000万元,作为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鼓励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软件人才引进培养、市场开拓、软件园区公共设施和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家及省政府申报有关项目、争取资金扶持。对获得国家和省政府扶持的项目,按审批部门要求给予相应的资金配套支持。引导和推动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进行融资。国有创业投资公司要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优先投资的行业。贷款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按《厦门市科技创新贷款担保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给予支持。

  3、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软件园已建成IC设计中心、软件公共技术平台和数字媒体技术平台的推广使用,加快建设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时增加平台服务功能或投资建设新的技术平台,降低企业创新研发成本。为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提供开放、优质、高效的公共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自主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与共性问题。

  (三)出台相关法规、制度,完善行业发展环境

  1、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关制度建设。制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办法,与台湾、日本等信息服务外包主要发包方所在国家、地区的法规制度相衔接,促进厦门市信息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规范和加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支持软件企业申报国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建立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协调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四)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力资源支持

  1、深化产学研合作,落实“定单式教育”。积极引导本地高校与厦门市软件企业对接,针对厦门市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研发、创意设计等紧缺急需人才专业领域,开展“订单式”教育模式,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培养适用型人才,增加人才供应量。

  2、鼓励开展在职教育培训。办好“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与台湾资策会及IBM、思科等国内外知名公司的合作,大力开展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动漫设计、IT资格认证等人才培训,创建“国家软件人才实训基地”。

  3、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鼓励并支持国内外高层次软件研发、经营管理人才来厦门市创业和就业;积极组织本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到全国知名高校开展专场招聘;利用ICC平台和产学研实验室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厦进行联合科研和项目攻关,促进高端人才的引进。

  4、积极培育IT教育市场。鼓励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支持厦门本地高校与台湾相关机构、台湾高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数字创意、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IT教育培训机构来厦门开展人才培训,不断增加软件人才供应量。

  (五)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1、促进信息商品流通,鼓励信息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开展价格参考模型研究,界定软件与服务的成本构成,引导用户认同和重视软件与服务的价值,规范市场秩序。

  2、加快研究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信用评估机制,建立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3、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性功能。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创新产品制度,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将可外包的服务发包给专业企业,不断拓宽政府采购的购买领域。进一步规范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监理、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行为,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积极采用外包、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商品和服务。

  (六)发展行业中介组织,健全行业市场体系

  1、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软件行业协会、第三方测试机构、咨询评估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连接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提供服务,为政府提供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导向、行业规范、行业统计、行业信用、行业自律、行业协作、行业交流、对外合作、人才培育、行业公共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作用,协助政府加强反垄断、反倾销、反盗版工作,制止不正当竞争。

  2、鼓励同行业企业建立企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企业联盟和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准则,规范企业行为,完善市场环境。本着“共闯市场、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分主题推进行业联盟及国际合作联盟建设,发挥同行业会员单位产品互补、技术互补、人力互补、市场互补等优势,促进企业间由竞争走向竞合,实现共赢发展”。